【政策解讀】《山東省“十鏈百群萬企”融鏈固鏈三年行動計劃(2024-2026年)》
一、起草背景和過程
(一)起草背景。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是釋放大企業創新活力、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潛力的重要途徑。近年來,工信部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方面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,先后會同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、國資委等有關部委印發了《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》、《關于開展“攜手行動”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(2022-2025年)的通知》,通過政策引領、機制建設、平臺打造等舉措多元發力,加快構建協同、高效、融合、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,有力支撐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固鏈強鏈。
(二)起草過程。4月份啟動《行動計劃》編制工作,在起草過程中,注重與國家政策相銜接、與部門及地方職能相銜接、與企業需求相銜接,并邀請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、中國信通院有關專家共同參與修訂完善,5月中旬形成《行動計劃》(征求意見稿),分別征求了省發改委、省財政廳、省國資委、省商務廳等有關部門,各市、有關行業協會及企業,同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各方提出的意見建議均已吸收采納,并完成部門會簽和市場公平性審查、合法性審查程序,形成《山東省“十鏈百群萬企”融鏈固鏈三年行動計劃(2024-2026年)》審議稿。
二、起草思路和原則
《行動計劃》的總體思路是,立足新發展階段,貫徹新發展理念,構建新發展格局,堅持部門橫向協同、各級縱向聯動、市場與政策雙驅動,推動大中小企業創新鏈、產業鏈、資金鏈、人才鏈等“四鏈”深度融合,著力構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相互依存、互為支撐、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,持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,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。起草過程中,注重推動建立融鏈固鏈“12345”工作體系:
一是扭住融通創新“一條主線”。通過實施“十鏈百群萬企”融鏈固鏈行動,凝聚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共識,“點線面”齊發力推動形成協同、高效、開放、暢通的現代產業體系。
二是建好線上線下“兩個平臺”。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服務平臺,培育打造“齊魯天工”“魯鏈全球”系列品牌,開展融鏈固鏈線下對接活動,深入推進企業交流合作。
三是制定供需對接“三張清單”。建立重點產業鏈協作需求、大企業配套采購、中小企業專業能力清單,探索推動信息聯通、資源共享、產能對接、精準服務的新模式。
四是統籌部省市縣“四級聯動”。深化各級各有關部門融通創新發展理念,加強資源整合優化,出臺配套支持措施,推廣典型經驗做法,形成工作合力。
五是健全融合發展“五項機制”。著力構建配套對接、協同創新、數智賦能、金融服務、對外合作機制,通過政策引導、賦能帶動、平臺支撐,持續提升融鏈固鏈服務能力。
三、主要內容
《行動計劃》包括總體要求、重點任務、保障措施3個部分。
第一,總體要求。明確了指導思想、工作思路、行動目標,到2026年,全省培育3-5家具有較強區域帶動能力和國內外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,打造50個左右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特色集群(園區、基地)等創新載體,壯大一批專業化程度高、配套能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。舉辦省級以上融鏈固鏈對接活動不少于100場,帶動市縣開展對接活動2000場次左右,服務中小企業30萬家以上。
第二,重點任務。聚焦市場導向、創新引領、數智賦能、金融支持、對外合作五項任務,扎實推進產業鏈供應鏈雙向開放合作、優化升級。其中,在堅持市場導向方面,推動建立供需“三張清單”,搭建對接服務平臺,促進供需有效對接,進一步增強融固鏈黏性;在突出創新引領方面,著重提升協同創新能力,加強創新載體建設,促進創新成果轉化,進一步提升融鏈固鏈能級;在強化數智賦能方面,通過推動“一鏈一策”轉型,釋放大企業牽引效應,加速中小企業轉型,進一步提高融鏈固鏈效率;在加大金融支持方面,著力優化金融支持方式,加強供應鏈融資服務,完善直接融資體系,進一步激發融鏈固鏈活力;在深化對外合作方面,持續實施沿鏈精準招商,發揮平臺招商優勢,推動國際交流合作,進一步促進融鏈固鏈暢通。
第三,保障措施。主要從組織領導、政策支持、人才支撐、示范引領四個方面提出具體政策舉措,加大對融鏈固鏈的支持力度和服務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