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災害有哪些? 應如何科學防范?
今年5月12日
是我國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
主題是
“防范災害風險 護航高質量發展”
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災害有哪些
如何科學防范
一起來學習!
一、防災減災——地震篇
在室內
1.蹲下,尋找掩護,抓牢利用寫字臺、桌子或者長凳下的空間,或者身子緊貼內部承重墻作為掩護,雙手抓牢固定物體。
2.遠離窗戶、鏡子,避開吊燈、電扇等懸掛物。
3.用被子、枕頭、坐墊等保護頭部。
在室外
遠離建筑區、大樹、街燈和電線電纜。
被困廢墟
1.保持冷靜,保存體力。
2.盡量挪開臉前、胸前的雜物。
?
3.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,保持呼吸暢通。
4.適時發出求救信號,如呼叫、敲擊物體等。
二、防災減災——洪水篇
有何征兆
1.溪水突然渾濁,流速增大、水位上升。
2.聽到由遠而近如火車轟鳴般的水聲。
突遇山洪襲擊時
1.選擇就近安全的路線沿山坡橫向跑開。
2.千萬不要順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。
3.不要輕易游水轉移,以防被山洪沖走。
被圍困于低洼處,或木結構住房時
1.來回揮動顏色鮮艷的衣物以呼救,讓救援人員更容易發現。
2.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利用船只、木排、門板、木床等漂浮物,在水上轉移。
高壓線鐵塔歪斜、電線低垂或折斷時
遠離避險,不可觸摸或者接近,防止觸電。
三、防災減災——火災篇
預防火災
1.安全用火用電,不亂拉亂接電線,在家里或寢室不使用違規電器。
?
2.出門要檢查電源是否關閉。
3.不在樓道、陽臺堆放雜物,堵塞疏散通道。
高層建筑
1.當下層樓梯已被大火封堵時,不要強行下逃,可到天臺等安全地點等待救援。
2.如被困于高層呼救無效時,可在窗前揮動被單、毛巾等物,引起別人注意。
公共場所
1.撥打119報警,按疏散標志有序逃生,切忌乘坐電梯。
2.穿過濃煙時,用濕毛巾捂住口鼻,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和墻邊,彎腰或匍匐前進。
3.逃生時隨手關閉身后房門,防止濃煙尾隨進入。
4.無法逃離時,退至陽臺或屋頂等安全區域,發出呼救信號等待救援。
森林、草原
1.判明火勢大小、風向,迅速向火已經燒過或植物稀少、地勢平坦的地帶轉移。
2.穿越火線時用衣服蒙住頭部,快速逆風沖過。
四、防災減災——雷電篇
室內防雷
1.關好門窗,盡量遠離門窗、陽臺和外墻壁。
?
2.不要靠近、觸摸任何金屬管線,包括水管、暖氣管、煤氣管等。
3.盡可能地關閉各類家用電器,并拔掉電源插頭。
4.雷雨天氣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。
室外防雷
1.找地勢低的地方蹲下,雙腳并攏,手放膝上,身向前屈。
2.遠離樹木、電線桿等尖聳孤立的物體。
3.不要打傘,不要使用手機。
車內防雷
1.不要將車停在空曠的空地或高地上,或是樹下、高大的煙囪下。
2.收回汽車天線,關掉發動機引擎和收音機等設備。
3.不要輕易下車,并關好車門車窗。
不要觸摸車窗把手、擋桿、方向盤等,把雙手放在大腿上。
讓我們共同學習防災減災知識
掌握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技能
提高安全防范意識
減輕災害風險
關愛生命,珍惜生命!